2022年3月28日 星期一

俄侵烏克蘭 日學者:讓中國知武力犯台代價非常大

俄烏戰爭

Kerstmatinee 1985 - Mahler 7 - KCO / Haitink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EoYrRBAGqA

【摘要2022.3.27..蘋果】日本東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小笠原欣幸,周六(3/26)在東京舉行一場演講時指出,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一事讓中國知道武力犯台的代價非常大,國際社會反對以武力片面改變現狀,幾已成共識。

對於網路上流傳「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這句話,小笠原認為這是沒看國際政治實際情況者的主張,而且是試圖拉低美國的影響力、美國與台灣的關係,以及美國與烏克蘭的關係基本上是不同的。小笠原說,烏克蘭未加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及歐盟(EU),與美國的關係弱,並非戰略焦點;台灣雖非美國正式盟邦,但與美國關係強,50年來是美中關係的焦點。他從軍事、情報、經濟及政治層面分析烏克蘭戰爭帶給兩岸的教訓。

在軍事上,1.即使擁有充分的戰力,但短期決戰計畫不見得成功、2.即使實施導彈攻擊及空戰,擁有制空權也難以完全制伏敵軍3.步兵及民兵所發揮的反戰車飛彈、對空飛彈具效果、4.侵略國即使達到目的卻損失慘重5.軍事較弱一方的非對稱戰有效。

在經濟上,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西方國家不僅是政府,就連民間企業也參與,範圍之廣超乎想像,制裁力道強。但如果要對中國發動制裁,可能步調不一,中國經濟規模大,企業無法輕易停止營運或撤退,歐美日等制裁方的負擔也會很大。不過,西方各國的消費者行動很可能對中國經濟造成打擊,中國不得不將此計入成本。

在政治上可知,1.威權主義國家的領導人一旦決定開戰,戰爭很難停止2.勿以為敵人不會武力來犯、3.若知美軍不會介入,對方就可能武力來犯、4.須做好防衛努力,做好軍事準備,進行外交努力、5.人民的國防意識很重要,展現強大戰鬥意志在政治上很重要。

小笠原分析說,這次俄羅斯總統蒲亭所付出的代價難以計算。包括軍事、經濟制裁、信用破產等損失。

「台灣有事」的風險評估是否因烏克蘭戰爭有所改變?

小笠原指出,如果俄羅斯占領烏克蘭首都基輔,讓總統澤倫斯基政權解體的話,中國將受到鼓舞,而且「抵抗軍事大國徒勞無功」說法可能在台、美、日廣為流傳。但烏克蘭誓死抗戰,讓俄羅斯計畫無法得逞,「中國可輕取台灣」的劇本被推翻。

他說,原本中國「武力犯台」說法很抽象,但現在突然變成很具體,國際輿論對中國吹起的逆風變強烏克蘭人對俄羅斯的敵意、憎恨,可能及於好幾個世代,國際社會對俄羅斯的印象難以恢復,如果中國武力犯台的話,也將如此。

小笠原指出,中國可能對台灣發動混合戰,包括1.以精密導彈摧毀台灣的軍事設施、2.以網路駭客攻擊癱瘓台灣的電力、通訊和交通等生活基礎設施、3.安排間諜策動台灣的國軍叛亂4.以空降部隊降落台北,占領總統府等政治據點、5.親中勢力組臨時人民政府。

他指出,第12點須做最大的警戒和對策,但即使台灣遭到先制攻擊,只要能保住3成戰力,仍可帶給登陸的共軍最大損害。345點雖也須警戒,但較不切實際,因為台灣未滿50歲的軍人都頗有台灣意識,很難出現軍事政變或培養如親俄派的武裝集團。

他還說,在烏克蘭遭俄羅斯侵略後,「台灣有事」風險的基本結構仍未改變,有改變的是讓中國知曉武力犯台的代價非常大。而事實上,中國也沒趁烏克蘭戰爭之際武力犯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是以自己的節奏在推動統一。

小笠原還針對軍事、外交、經濟上分析日本應該做的事,並且指出日本所扮演的角色有助於台灣長期的穩定。他說:「這次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日本政府嚴厲譴責俄羅斯,而且陸續公布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當然遏止烏克蘭戰爭是很重要的,但日本政府認為若此狀態長此下去,有一天中國若武力犯台的話,將難以遏止。日本政府對台灣有事懷抱戒心,因此對烏克蘭問題積極在運作,這是非常重要的。」

習近平對台灣「融合發展」戰略與日美的對應【摘要2022.3.27..自由 福田圓/日本法政大學教授】在台海問題上,認真考慮中國入侵台灣的可能性,做好軍事防備至關重要。同時,如何應對中共那些以隱形的滲透方式試圖改變兩岸政治或經濟關係的活動,這也很重要。

烏克蘭危機的發展局勢,可能在短期內會提高中國對台軍事作戰的難度。但是另一方面,作為軍事作戰的前提,中國領導層肯定會再次確認有必要進一步推進與台灣的經濟、政治上的「融合」,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對台灣社會產生影響,打造能夠在國際上主張正當性的環境。習近平政府現在以怎樣的方針推進與台灣的「融合」,日本和美國對此應該怎樣加以對應呢?

2016年以後,中共加強了在台灣海峽周邊的軍事活動,以及在國際社會中加大力度主張「一個中國」等原則。其原因可能是,習近平對胡錦濤時期以經濟利益促進台灣民意的變化、及對台灣選舉政治產生影響的對台工作有負面評價。但是,這並不意味習近平政權放棄了涉台的工作。習近平的對台滲透工作和軍事示威、外交打壓一樣,逐漸發展成不受台灣民意和選舉政治影響,單方面促使整合的手段。

關於習近平對台滲透工作的特徵,首先應該關注的是對象的變化。習近平將對台灣滲透的主要對象從以往的「三中」改為「一代一線」。「三中」的意涵是拉攏民進黨的支持基礎,「一代一線」則意味著吸收更廣泛的年輕人和基層社會。習近平政權呼籲台灣青年階層抓住在中國大陸創業、升職的機會,說為接收台灣青年階層做好了準備。另外,對於基層社會,以共產黨容易監視的企業和團體為媒介,加强了更直接的接觸。

另一個特徵是,在政治上更加深入吸收在中國尋求商機的台灣企業和個人2016年以後,中共停止了以往包括送遊客和購買農作物等對台灣的優待政策。另一方面,自2018年二月,以「惠台卅一項」為開端,對進入中國的台灣企業和個人,製定了給予與中國本土同等待遇的機制。如果接受這些優惠措施,雖然可以得到與中國本土企業和個人同等的待遇,但同時也意味著受到中國法律框架的約束。

還有,習近平政府近年來致力於區域間的「融合發展」。中國「十四五規劃」提到,在福建設立「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形成 「兩岸共同市場」。另外,中共還提出,這些地區之間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等,對兩岸社會進行更加整合。

去年末,福建省發佈廈門市將成為該「示範區」,並提出推進廈金通橋、通電、通氣等項目、深化兩岸金融合作等各種「融合」政策。從其「融合」內容可以推測,中共欲將該地區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

習近平政府的這些滲透活動基本上在中國國內展開,而平時很難看到其影響力,台灣和各國政府也很難應對。但是,在面臨圍繞台灣的政治對立、台海軍事危機之際,需要事先考慮受此影響的地區、企業、團體、個人如何被中共所束縛,對台灣的民主政治會產生的影響。

如何面對中共利用台灣經常變動的民意與民主政治,對民主社會脆弱部分施加壓力,在討論如何應對台海軍事危機時也是重要的問題。例如,在去年初夏的疫苗危機中,在日本和美國向台灣提供疫苗之前,台灣社會被中國的攻勢所動搖。

雖然日美兩國應對台灣疫苗危機終於取得成功,但是兩國和台灣的關係的問題在於,保證合作關係的法律框架比較弱,所以對是否能得到支援的信賴度比一般同盟等關係低。

另外,為避免過度刺激中共方面,不好公開關於合作的詳細訊息,致使廣泛的民眾難得認知日美和台灣之間合作的實際情況。除了信賴關係的問題外,最好在理解中共對台灣滲透工作的重點和方式的基礎上,對於台灣社會提供機會,或選項能夠替代中共所呼籲的優惠。

台灣今年十一月預計舉行地方公職人員選舉,之後面向2024年初的總統與立委大選,競爭活動接踵而至。日本和美國在認識台灣民主政治不斷變動的狀況、與中國複雜關係的基礎上,需要進行緊密的協商與台灣建立怎樣的合作關係,以及何時、如何向台灣社會正確傳遞支援內容與其含意。

看到陸對台威脅上升【摘要2022.3.27..聯合報】美國印太指揮部司令阿基里諾上將25日接受金融時報訪問時指出,隨著解放軍逐步增加對台施壓,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凸顯了中國大陸對台灣構成的嚴峻威脅,「確實看到上升的壓力」。

首度以印太指揮部司令身分出訪澳洲的阿基里諾上將表示,中國大陸在過去一年裡展現出「膽量」(Boldness,範圍從台灣附近跟南海其他區域的更強勢軍事活動,到快速核武擴張及2021年七月的極音速武器測試,「我不覺得有人能在五個月前預料到入侵烏克蘭,所以我認為頭號教訓就是,『嘿,這真可能發生』」。

阿基里諾上將表示,「第二個教訓是,不要自滿我們須時時刻刻做好準備」。金融時報指出,解放軍增加戰機飛進台灣防空識別區的次數,加劇緊張局勢和引發未來對台軍事行動相關的擔憂。阿基里諾上將說,解放軍肯定已改變他們的行動,適用在台周邊,「增加海上與空中的行動,目的是針對台灣人民的施壓作戰」。

六成民眾討厭國民黨,連勝文補刀【摘要2022.3.27..YAHOO孫瑋芒】台北市議員鍾沛君,日前在網路談話節目引用《美麗島電子報》民調,指出國民黨的負向評價高達60%,向國民黨副主席連勝文詢問解方,未料連勝文的談話內容引發軒然大波。

連勝文提到1996年台海危機時,他「沒有牽掛」,才有衝動回台灣拚死拚活;「可是等到我們年紀大了,我們有小孩了,我們有自己心愛的人,我們的寶貝,我們所在乎的事情,我們所在乎的人,變成我們考慮很多事情,不是去跟你硬衝、硬幹、反正就是殺到底,我們已經跳脫那個年代、血氣方剛的年代」,我們開始要思考「我們的爸爸媽媽年紀大了」,「我們的小孩還很小」。

這一長串吐露心跡的話,可化約為一句老話:「上有高堂,下有妻小」,這是電影裡被挾持的百姓向盜匪哀求饒命的套話,帶有喜劇色彩。觀眾心知:這個理由絲毫打動不了無情的盜匪。除了搞笑,連勝文這段話很愚騃。古人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國民黨曾經用這句話實施愛國主義教育,連中學生寫作文都會引用,連勝文竟然忘了。

比起2014年競選台北市長時期,今天的連勝文依然沒有什麼長進,由誰來為保衛台灣而戰?當然是「血氣方剛」的、沒有「自己心愛的人」、沒有「寶貝」的那一類人囉。連勝文的表白,暴露了他是個利己主義者,他的字典裡沒有犧牲奉獻。更嚴重的是他與民意脫節,以為其他台灣人都像他一樣。他說:「諸多像我們這個世代的人,我們不可能就是反正跟你殺到底、跟你拚到底。」

根據TVBS23日發布的最新民調,若中共武力犯台,62%民眾願意為保衛台灣而戰;在連勝文這個年齡層,5059 歲也有六成以上願意為保衛台灣而戰。

民調只是態度表達。沒有服過兵役的連勝文,忽略了國軍這個群體對保家衛國的長久貢獻。萬千職業軍人無法天天回家照顧家人,職業風險又高於一般行業,免不了為作戰任務、公務付出生命。回想那些殉職的軍人,尤其是一升空就來到生死邊緣的戰機飛行員,誰無父母?誰無妻小?

照連勝文的表態,一旦中共武力犯台,他只有兩樣選擇:投降或者落跑。這很符合民眾對於國民黨應對中共武力犯台的想像。連勝文主張不抵抗,所持理由是「反戰、要和平」。他在訪談中指出,「這在全世界都是一個普世價值,怎麼到台灣就變投共、就變親共?」

兩岸對抗的問題根源,是中共把併吞台灣定位為「神聖的歷史任務」,近年更不斷派出共機、共艦擾台,破壞台海和平穩定。連勝文應該對中共喊「反戰、要和平」。

至於國民黨被批評投共、親共,且看前主席洪秀柱前不久出席北京冬奧開幕式,並且在會見中國政協主席汪洋時宣揚「反獨促統」。國民黨立委吳斯懷親共劣跡斑斑,24日在立法院外交委員會就拜習視訊通話提出質詢,他堅信新華社單方面的、搶在美方之先發出報導,宣稱拜登對習近平表達了「不支持台獨」等「四不一無」立場。

國安局長陳明通直言「這是中共的認知作戰」,吳斯懷仍然不服,質問「國家安全到底要靠誰」。這種強力配合中共認知作戰的國民黨人,連勝文還要為他們辯護嗎?

連勝文的言論廣受批評後,顯得氣急敗壞,23日發臉書文痛批:「又是塔綠班邪惡的認知作戰!這兩天一些朋友傳訊息給我,前幾天的受訪被塔綠班惡意的斷章取義!甚至還被Line Today新聞推播置頂!」,「民進黨的塔綠班網路及媒體鷹犬,只會在網路上噴口水,用鍵盤來耍狠,在陰暗的角落裡搞鬥爭!」在這種時刻,連勝文倒是表現了他的潛能,「跟你硬衝、硬幹、反正就是殺到底」。

在鍾沛君這場訪談中,連勝文直呼俄軍為「俄羅斯侵略軍」。不過,連勝文話鋒一轉,非理性地把民進黨與俄軍並列:「民進黨的攻擊是完全不講人性,它就跟俄羅斯的侵略軍一樣的,它是完全不講人性,是無差別攻擊」。連勝文也仇視主張抗中保台的網友,痛駡他們是「鍵盤戰士、口水戰士、嘴砲戰士」。52歲的連勝文,仍然血氣方剛。他的衝勁、幹勁,卻完全用來對內,他不敢對中共置一詞。作為國民黨副主席,他這場訪談,對於迎接年底選戰的國民黨是一場災難。

俄烏戰爭對台灣內部的影響及衝擊?【摘要2022.3.27..YAHOO陳淞山】最近因為俄烏戰爭的發展對台灣內部產生各種五味雜陳的政治衝擊,最近「台灣制憲基金會」在324日所公布的最新民調結果顯示,當被問及若中國大陸侵略台灣,是否願意挺身而戰?有74.1%民眾正面表示會、17.3%不會,84%民眾支持表達定期全民國防演訓;對於「不分男女全民皆兵」議題,則有70%民眾表達支持,23.5%不支持。

322日台灣民意基金會的民調結果顯示,如果有一天中共武力攻台,台灣人是否相信美軍會參戰協防台灣?有34.5%的人表示相信,不相信的人則有55.9%;這樣的數據結果若拿來跟他們在202110月的民調結果相比較,當時有65%的人認為可能,28.5%的人認為不可能。

這正顯示出俄烏戰爭美國不出兵並參戰的情況,導致台灣民意走向的完全翻轉局面。正因為如此,外界有很多人主張或倡議,對於現行的4個月軍事訓練役應該延長到912個月。目前台灣的府院黨高層據報載則比較傾向延長到10個月,但要顧及對年底選舉及兩岸情勢等政治因素而考量正式宣布的時機。

顯然,縱使目前因俄烏戰爭發展的情況,台灣內部主張延長兵役役期的民氣可用,民意支持聲浪也相當地高,但真正的實際作為或實施起來,猶如刀之雙刃,既可能藉此鞏固民心及國防,也可能因此演變為對民進黨執政作為的重大衝擊,甚至因而導致選舉結果的大敗下場,因此,必須慎之又慎,妥善研究規劃,嚴肅以對。

此次的俄烏戰爭發展結果無論如何,大多數人會比較傾向支持力挺台灣的對美軍購,但對於「自主國防力量」的提升以及發展各種戰備軍力的努力也應會比從前要更加積極貫徹。

至於是否會因此走向兵役役期的延長或調整採取新的兩岸關係發展政策作為?則比較持觀望的政治態度,畢竟,這是攸關民進黨執政權能否繼續,加以確保及台灣究竟該何去何從的敏感話題。台灣人民大多數人寧願選擇兩岸相安無事的和平發展與互動交流,也不願意看到兩岸兵戎相見的生靈塗炭結果發生,但萬一兩岸真的爆發戰爭,也只能被迫上戰場來捍衛家園、守護國土。

台灣人民原本期盼美國出兵協防台灣與中共武力犯台對抗的「夢」,的確已經開始動搖了,但並沒有因此就想放棄台灣這個美麗家園而向中國大陸屈服或投降,反而開始正視如何鞏固國防與心防的自主防衛力量及實力在做新的評估及選擇,這對於台灣的民心走向來講絕對是好事。

因此,「親美抗中」與「親美和中」的朝野政治角力及拔河賽局,還是會繼續發展,只是在這個政治過程當中「如何自立自強」的聲音會壓倒一切,台灣未來的軍事改革發展,將成為政治重心的聚焦所在!

俄烏戰爭之後,台灣面對兩岸關係發展的不確定未來,會更加展現如何提升自我的戰力與心防建構的積極決心及努力,對於兩岸問題也會展現更「不挑釁、不屈服」的政治態度。台灣雖小但不受軍事侵略威脅的決心,不會因而改變,這是兩岸關係發展的台灣民心走向趨勢,避戰但不求戰,求和但不屈服或投降

蘇貞昌政績 台灣值得全球外交承認 AIT處長司徒文:務實支持最重要【摘要2022.3.27..自由】美國在台協會(AIT)前處長、現政治大學創新學院講座教授司徒文強調,毫無疑問地,台灣值得全世界的外交承認,很多美台官方交流也早已默默展開;但是否給予正式外交承認,這決定一點都不簡單。

任何影響兩岸關係的公開發言轉變,都必須先與台灣協調過,畢竟中國任何對政策轉變的激烈反應,都是台灣在承擔。現階段美國對台灣務實的支持手段,是最重要的。

美國前國務卿龐皮歐月初訪台時拋出「美國應外交承認台灣」風向球,引起各界熱議。台灣安保協會今天主辦「看看烏克蘭 想想台灣 2022國際地緣政治與台灣安全」座談會,司徒文說,我們身處的世界並不是一個公平的世界。如果在一個依照倫理法則運行的世界,在一個正義與良善必勝、強權無法成為公理的世界,美國是否該給台灣這個自由、平等與民主的國家正式外交承認,根本不會是個問題。但悲哀的是,我們並不身處在這樣的世界。因此,給予台灣外交承認,這決定一點都不簡單。

司徒文重申,台灣值得全世界的外交承認,台灣是個民主政體,從1996年起更全民直選總統。台灣在自由之家的政治自由度排名第7、在傳統基金會的調查中經濟自由度排名第6GDP排名全球第22名、富比世經商環境排名全球第12。單就大小而言,台灣在世界上是個「中等強國」。

司徒文表示,他一直堅信美國應與台灣站在一起,並堅定地表達美方觀點,即台灣是個主權國家,在必不可免時幫助防衛台灣。但同時他也堅信,任何影響兩岸關係的公開發言轉變,都必須先與台灣協調過。畢竟在對台議題採取更進取的立場不難,但中國任何對政策轉變的激烈反應,都是台灣在承擔。

司徒文認為,目前沒有迫切理由在未審慎思考後果的情況下,改變台灣的外交地位,台灣必須考慮的不只是得到什麼,也必須考慮到成本。

司徒文指出,AIT在功能上已經達成外交承認的工作。位在內湖的AIT新建築,本身也象徵美國對台灣重要性的承認。儘管美國在台協會不被稱為大使館,但實際上的運作跟大使館並無二致,這點他可以34年的外交官生涯做保證。他擔任處長時,也說服華府AIT掛上美國國旗。因此,在美台互動上,他認為外交承認的影響極小,並非AIT運作或功能上的問題或需要。

司徒文強調,務實的支持才是最重要的,除了言詞上的支持,美方必須採取務實、具體的步驟強化對台關係及台灣的防衛能力。拜登政府一再強調美國對台灣的承諾「堅若磐石」,但沒有人知道具體內容為何。他也開玩笑說,這個比喻本身也有問題,並非所有石頭都夠硬,也有像頁岩或石灰岩這種易碎或不堅硬的岩石。

司徒文呼籲,應以更多務實的雙邊措施協助台灣,包括自由貿易協定(FTA)、取消對台灣飛彈射程的限縮等,增加更多旗艦華語計畫,帶更多美國年輕人來台灣進行人與人交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